接到南平市委组织部通知,将赴邵武市沿山镇危家窠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时,我的内心十分忐忑,第一反应就是拿出手机地图,运用互联网查询,关系到我未来一年工作生活的陌生地址:230.3公里,家与村里的距离,是舒适的机关工作与未知的农村生活的距离,更是场青春与成长较量的距离。
报名参加南平市第二批驻村蹲点干部之初,很多同事和朋友都表示不解,一个女同志,离开熟悉的工作、离开家人的照顾、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进行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图什么?面对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我感到迷茫和困惑,毕业工作7年来,从未没离开过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太惬意了反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不辜负最好的青春时光,在30岁的人生卡口,我选择与自己展开一场不一样的较量,寻找青春的真正意义。
2016年11月14日,我告别了家人和同事,带着厚重的行囊,跟着组织的步伐,懵懂地朝着南平以北再以北的地方前进。早上从市委组织部出发到达村口,已是金秋的傍晚,想象中的危家窠村与实际的落差很大,深藏山林的乡村散发出一股老旧的讯息,破败的村部、残缺的祠堂、禽粪斑驳的村道,原总觉自己本身也是具有基层法院工作经验,驻村蹲点根本不算什么,但眼前真实的农村还是让我不由得吸了口凉气。在村书记、主任的带领下,来到驻村的寝室——原村部广播站。一间大约十多平米的小房间:碎了的窗户用报纸糊着,替换了干净的被褥,配备崭新的洗漱用具。唯一的女村委美香姐还递给我一个大桶,一开始没明白她的用意,到晚上才发现这里没有单独的厕所。原生态的生活仿佛回到了90年代。
第二天一大早,我开始跟着村两委走访村民,刚走访到第二个村小组,就接到镇里的电话,让我们赶紧到镇里,处理一起群访事件。这是一起跨了22年涉及四个村民小组的山林纠纷,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与集体经济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交织,造成纠纷一直无法解决,村民重复上访。当我跟着村书记、主任火急火燎地赶到镇政府信访办时,群情激愤的村民代表正怒不可遏地飙着根本听不懂的土话,青筋暴起,面色愤怒,有的甚至急躁地将满是黄土的脚丫踏在座椅上,皲裂黝黑的手指不断挥舞。这是我第一次面对群体信访事件,用尽全力吼着“安静安静!”想让村民安静和平的沟通,却根本无济于事,没人会搭理一个根本不认识的外人。正当我为眼前的情形着急却又无能为力之时,只见村书记、主任两人熟练地向在场的村民递上香烟,为他们点燃烟火,一时间信访室的声音被吞吐的云雾替代,村书记先是轻拍领头村民的肩膀,又双手顺势拉住他右手,不断磨磋,操着浓重的乡音与他沟通,一下子领头的村民情绪就缓下来,大家都耐心听取村书记和主任的安抚解释。经过半个小时的沟通,闹访的村民们渐渐散去……
这次接访,让我深刻体会到在这里再多的法律知识都是摆设,只有与村民真诚沟通、深入他们的内心,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加速融入村民,了解他们心之所想的决心。
去田地里的次数多了,对土地更加热爱了
危家窠村辖8个自然组,地域跨度较大,交通不便,在借助农业普查、危房改造搬迁等机会,在入驻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我便跟着村干部,走访了全村8个自然组的在家农户。农闲时,在农户家门口与他们拉家常,尽管普通话交流起来有点困难,但在村干部的“翻译”下,还算顺畅。每到一户家里,热情的村民总会对我这个外人,抱以最大的热情,拿出家里最好的茶水、糖水招待,或者直接撩开炉子上的锅盖,一定让我尝尝家里的小菜。尽管有些村民家里没人,也是家门敞开,没有上锁。淳朴的民风、朴实的真情,让我渐渐改观,慢慢地热爱上了这里的人、更尽心地投入村里的事务。
对村里真情多了,感情联系更亲密了
作为最年轻的村干部,我决心要给村里带去便利服务的网络手段,在院机关的大力支持下,迎来了村里第一台计算机和打印机,联系电信部门拉牵网络,加强与外界沟通,便宜处理村务。借着开村民代表大会的机会,我耐心教会村民小组长运用微信群聊功能,建立危家窠村办公群,方便及时沟通村务工作、通知重大气象变化,转发乡镇招工信息等,与大家保持线上线下沟通联系、解答有关村务和法律问题;在得知村支委尝试种植羊肚菌后,我们也开动脑筋,帮助联系电视台采访、网络宣传,打开知名度,利用微信朋友圈帮助扩大销售渠道。便利的网络不仅改变了村民的观念也逐渐开拓了村民的思维。现在村里的留守老人有的已经学会用手机视频与家人联系拉家常,脸上更是显露出团圆的笑容。这一细小的改变拉近了我与村民的距离,加深了与村民的感情联系,但驻村帮扶是一条艰苦而漫长的道路,远不止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改变。
脚上沾的泥土多了 ,离百姓的心更近了
秋季转眼即逝,迎来了我在危家窠村的第一个冬季。村里的气温较邵武市区低4度左右,凛冽的山风把脸颊吹得生疼,更是与冻疮不期而遇。为响应“百日攻坚战”的号召,配合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虽然身体疼痛得难受,但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这场攻坚战不仅是对政策贯彻执行,更从根本上整治环境污染,改善乡村环境。危家窠村不算是沿山镇的养殖大村,只有两个生猪养殖场,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由来已久,水源污染和臭气让附近村民苦不堪言,然而对于乡里乡亲的养殖户却难以劝导,这次顺应民心的整治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在镇詹副镇长的带领下,我与村书记、主任一同到生猪养殖场,实地考察、测量评估、制定拆除计划。在冰冷的雨天,鞋子长时间地浸在混杂着猪粪的泥水里,常常冻得瑟瑟发抖,参与整治的工作人员无一退缩、无一喊苦喊累,这条小路中也留下了踏实的印记。最终在3月底之前顺利完成了拆除工作,养殖户的情绪也在后续的转型转岗工作中得到安抚。在“河长制”、垃圾处理等美化乡村环境工作中,我与村民一起清理河道,转移废弃杂物,尽管只是尽一分薄力,也被善良的村民们收在眼里,总是对我报以微笑和夸奖。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独生女,在村集体活动中也能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融入了村集体的工作生活,在农村工作其实也挺简单的:只要用真情就能够换取大家的真心。
接触的问题多了,解决的思维更丰富了
初来乍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机关气太重,做群众工作难免不接地气。不过,接下来为期一个月的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整改,让我真正抛掉了机关作风。那段时间,我与大伙儿加班加点入户走访、同吃同住整理资料,协助村两委联系帮扶工作,甚少回家,家里的范先生甚至调侃自己是 “留守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村里最终确定了6户贫困户,并因户制宜,实施差异扶贫。对于我挂点帮扶的若坪组扶贫困户虞香凤,在走访中了解到她家庭收入情况,和村两委一道帮助申请小额贷款、联系农技人员帮扶种植竹荪、经营竹山,落实了低保、养老金等项目;对在家务农的贫困户邓传金,帮助联系邵武农技部门跟进技术指导,今年以来他种植的稻子、芋子长势很好……每户的生计都有了着落。更令人感动的是,院领导在了解到村里贫困户多的情况下,特别送来5000元的慰问金,院里的对接党支部给贫困户的每个在读子女精心准备了一套课外读物和工具书,鼓励孩子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通过读书改变生活和精神面貌。
面子、负担放下了,百姓的生活更好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争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驻村工作中,最难办的事莫过于要钱。原来长期在机关工作,每个月只等着发薪日,从来没有想过建设资金该从哪来?道路要硬化、水坝要修、村部要翻新……每一项都需要资金支持。村书记、主任三天两头往镇里跑、往市里跑,拉赞助跑外援着急上火,而我能做的只是协助填写表格,打申请报告,却苦于没有能力和资源为他们分忧。去年夏季洪水对附近的农田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冲毁了知青点简易桥,村民苦不堪言,今年的汛期又要来了,在思前想后挣扎下,只得硬着头皮回“娘家”要钱。没想到的是,黄石勇院长听汇报后,当即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转了3万元的建设资金化解了燃眉之急。资金到位后,我们组织设计、招标、建设,2个月内完成桥梁的重建,保障知青点附近的村民安全度过汛期。辛苦的付出总是会有回报,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村争取到了39万元建设资金,几项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在结束任期前都已竣工,为自己为期一年的驻村蹲点工作画上一个句号。
三十而立,心境更通透了
30岁之前,一度迷惘、彷徨,到危家窠村工作生活,为的是明白什么是青春的真正价值。
30岁离开危家窠村,我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青春要会担当、勇于担当,让青春之花绽放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三十而立”,意味着不能再依赖别人,要依靠自己独立承担责任,确定人生目标,追求青春梦想 。
习总书记曾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我很庆幸,在青春的卡口做对了选择,挑战了自我。短短一年,并没有为改变危家窠村做出大的贡献,但我学会用真情实意换取了村民的支持和信赖,在与村民同吃同住的日子里,深刻体会到到: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任何岗位上都可以奉献自己的力量。哪怕迷惘、徘徊,只要到人民需要的地方,脚踏实地,一定会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