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人都在想,有这么一出戏曾经在童真梦想,少年理想,青春梦想,人生感想的大舞台上随心随意地成为主角,成为英雄美人而有佳偶天成,鸿儒雅士乃是意气风发……。而当阳光透过窗棂照亮,新的一天却恰又拉开了新的一幕。人生如戏也好,戏如人生也罢,这戏还得演下去,也得看下去。
小时候看戏,我也不知道看啥,就只知道戏台前的零食诱人可口袋里又没有半毛钱的窘欲。我至今也记得母亲为了看戏而扛着我,而我却又百无聊赖地趴在母亲的肩上呼呼大睡。而我到现在却能清楚地知道着戏里往往是好事多磨,成就一场姻缘也好,成就英雄气概也罢。而一旦戏台搭起,这会儿准是一场戏即将开锣,你是不是角没关系,似懂非懂也没关系。这时候的戏,对我来说只是一场热闹的气氛。如不容易有华侨请戏,来了正剧团。一场戏下来,我可以在母亲的怀里多睡好一会儿,睡眼惺忪地醒来,也只记得戏服更新更艳……这正是,当你无关紧要时,再精彩的戏也是你凑热闹的一场戏。
读了几年书,也翻看了那么几本连环画,有线广播的戏天天这么闹乎着,也就有了《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团圆之后》等等这么一些传统而熟悉的戏目,乃至于青春懵懂的幻想着待月西厢的传奇,白扇何以成桃花的悲愤,梦梅百转千回的曲折离奇的逢聚……对戏的认识也随着认知的成熟与独立而愈显得见知见解。是怎样的一种期盼,让你有着朝思暮想的眷恋?是怎样的一种默默,让你有着酣畅淋漓的倾诉?是怎样的一种牵挂,让你有着寝食难安的连心?戏再怎么跌宕起伏,终有曲终人散的时候,而心中的舞台,却正拉开着人生的一场戏。人生如戏,你是什么角什么色,在于你怎样的一种选择与面对。
不得不感慨戏与剧的千丝万缕的美妙,更甚而至影视。然而,家乡戏却渐渐地消失在都市的喧嚣中,婉转吟唱在每个人心中的必定是一种情怀,一份思,一份爱。每年的社戏,却总在忙碌与距离中错过。而宫社墙上的戏单,一年过了一年,新旧更迭,深深地贴在了胸口,堵在了心中。每个乡思中都蕴藏着淳朴的情怀,而这情怀却寄托了在乡音的倾诉,也必倾唱演绎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对家乡戏的情怀,可以是不散不灭,却又是若离若即。大约也是于此罢,我也开始了自己的乡村到城市的路。这时候的我们,或许这才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拉开帷幕。人生就是一场戏,而你永远不可能只是一个角。
小时候总是母亲带着我看戏,而今我终于陪母亲进了剧院看一场戏真正意义上的正剧团上演的戏。因为方言,有人听不懂戏;因为拖沓冗长缓慢,亦无暇去听戏。看着母亲沉浸其中,而我在别扭的乡音中去细细听辨其变。这一场戏下来,我已惊讶于鼓点轻重缓急变化之间的玄妙,我亦喜闻于裳袍之间的蓝绿青红之间绝妙的变幻,我亦唏嘘于世事沧桑集于几尺方台的演绎。选择这本《状元与乞丐》,与其是我对于剧情梗概的熟悉,这也有闲暇关注于戏本身的表现手段、形式,更是幼时对这戏的耳谙熟视。而这戏诠释着人间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诠释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乡间的戏,掺杂了太多的复杂的因素,以至于乡间的戏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或是传统节日的庆典,或是生意人的炫目。以至于到永兴社前看一看如今的乡戏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我的双耳已经接受不了高音喇叭的轰鸣,而老妪翁叟仍沉浸其中,自得其乐。这不能不折服于乡戏对乡人的魅力。乡戏特有的一种传统的氛围,凝在故园的大埕上,凝成了乡情与乡音。戏的门道与热闹,各由其衷,与我们的处世之道莫衷一是,异典同工之妙在于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玄乎。
人生如戏,总有他的的美,值得镌刻的动人曲调。人生这一场戏,可以是一瞬间就可听见了过往,重演了前尘,变作了永恒。
戏,吟唱了太多的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十八载年华已过,而人生的戏要如何的继续……是谁导演这场戏?
人生如戏,个个是角。戏如人生,你我皆入。
——乙未年夏日观莆仙戏《状元与乞丐》有感,作于七月初五纪来榕十八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