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不是外出旅游的好时节,但是春节晚会上赵薇的一曲“六尺巷”却催化了人们外出的激情,我们几个也坐不住了。选定了二月尾两个好日子,去寻访“六尺巷”。
抵达桐城,放下行装第一站就是前往“六尺巷”。拐过一个小街时,看见前面有人进进出出,再透过一座牌坊,看到“六尺巷”三个醒目的大字。我们知道要找的地方到了。仰头看看仿古牌坊,高大挺拔,上面刻写了“礼让”二字。端详小巷四周,老屋荡然无存,但仍保留了这条巷子和鹅卵石铺就的路面。川流的人群有操桐城口音的当地人,也有外地游客,我们在靠近巷子的地方,就看见一辆挂“粤”字牌照的广东车,据宾馆工作人员介绍,自春晚节目中播放了“六尺巷”这首歌曲后,到桐城来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一下子桐城的旅游业被炒爆了。走出巷子,另一头又有两个看点,一是用一块假山石,上面刻写着张英那封“让他三尺也无妨”的家信,有的游人站在那里细细品味那当中的深刻含义,一个京师高官在自己家人和邻里发生矛盾时,竟然修书一封作出忍让决定,其义举感人至深,当地政府已把六尺巷定为廉政教育基地和法治教育基地。在一段砖石砌成的墙面上用文字,记录了“六尺巷”故事的来龙去脉。启迪和教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把祖先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原本这里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升格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六尺巷,桐城还有留住你脚步的地方。城内的“文庙”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座古建筑。那里存放了许许多多关于桐城的古往今来的东西,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桐城派一些大家的著述和墨宝,姚鼐的那篇著名文章“登泰山记”,就全文刻写在文庙门前的广场上,文庙的一间大厅里,供奉了中国历代诸子百家圣人的坐像,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居中,两旁是庄子,老子,墨子,孟子等。一个县级市对文物保护能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
桐城县城内也有一条老街,但是有街无市,很多店铺都铁将军把门。我们一行驱车10几里地,来到一个叫孔城古镇,这里建成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整个镇子就这么一条街,麻石条路面和两边的老式木板平房构成了这条老街的特色。因为老街还在开发中,目前店铺稀少,游客不多,街市干净,环境宁静。想当年这里也是店铺林立,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闹市集镇。许多历史上有过辉煌的老宅子还保存至今,像李鸿章钱庄,知府大宅,倪府,桐乡书院等。都已开门迎客。走着走着听到朗朗读书声,随着声音寻去,是一群孩子在朗读古文《语》。读书的地点正好是过去的“桐乡书院”内,老师介绍,周末或节假日都有附近的孩子来这里诵读古诗文的。
桐城是中国的文化名城,其历史沉积深厚。但是桐城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我们一行还在一个名为“嬉子湖湿地公园”逗留了一,二个小时,那里一片清澈如镜的湖面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有些活动项目我们还是第一次享受。若不是赶路,我们也不会匆匆而别的。
(作者系芜湖市致公党党员,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