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

娄红民:关于合理规划布局我省化工产业项目的建议

2019-07-17 10:38:53
收藏

  致公党青岛市委秘书长、青岛市政协委员娄红民反映: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市场规律的共同推动下,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工业基础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在发展势头强劲的同时,我省化工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突出。据统计,全省有各类化工园区199个,有的县化工园区最多的有10个,有6个地级市的化工园区超过15个。二是部分园区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导致建设过密,离居民区安全距离不足,预留空间过少,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三是由于缺少集中统一的有力监管,部分园区内企业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安全隐患突出,环境污染严重,在全国范围内的环保督察行动中被关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娄红民建议尽快改变化工产业项目小、散、乱的局面,按照“全域统筹、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合理布局化工产业项目,构建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化工产业空间格局。为此,具体建议如下: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沿海城市港口海运优势,考虑在潍坊、东营等滨海区域集中规划建设化工产业园区,提高我省化工产业集中度。省发改、经信等部门牵头,组织各市对已有化工园区及其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和确认公布,根据生产运行、污染排放、交通运输条件等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分类提出处置意见,该关停的坚决关停,不关停的尽快搬迁集中至化工产业园区。鼓励同类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成为大型化、综合化企业整体入驻。鼓励产业上下游一体化横向联合共生,发挥整体优势,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和化工生产基地。 

  二、政策引导,利益平衡 

  加强宏观调控,由省环保、经信等部门牵头,对各市化工产能提出详细标准并严格控制,对技术水平低、能耗高、环境污染重、竞争力差的化工企业,引导其转产改产或者关闭破产。鼓励各市通过货币、实物、股权等不同补偿方式,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关停搬迁,相关部门在资产转让、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集中规划园区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相关优惠,开展“飞地经济”合作,出台企业搬出原地和迁入新地后两地之间税收分成等利益平衡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 

  三、加大投入,确保安全 

  实现集中规划园区的可持续安全发展,必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规划建设阶段做到:污水处理设施与园区同步规划、超前建设;大力推进园区内集中供热、供气;注重园区绿化带的规划建设,减轻工业废气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编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展开全文